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自費心理諮詢門診

醫療文章

現代文明病 自律神經失調
2014-07-01

  一生中,難免有一段時間或好長的時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到底什麼是自律神經?為什麼自律神經會失調?失調會有那些症狀?如何診斷?又如何治療?這些都是許多病患不甚清楚、又感困惑之問題。

  事實上,人類生存的內在環境有兩大系統,其一是自律神經系統,另一則是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的反應比較緩慢而持續,自律神經系統則比較快速而短暫,但彼此都共有一個特點,就是非意識所能控制,各自有一套運作法則來維持人體的內在環境穩定,這也就是自律神經系統為何叫做「自律」的理由。
  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分佈在內臟、血管、腺體等器官的神經上,它們共同控制呼吸、心跳、胃腸、生殖、分泌、排汗、體溫等功能。
  例如心跳的控制,並不是說你的意識想讓它快,它就快,要它慢就慢,可是一旦你跑步,你的交感神經就會使心跳自然加快,一旦你休息或睡覺時,你的副交感神經就會使心跳自然變慢,一點都不用你擔心。
為什麼會自律神經失調?
  一旦內在或外在環境的壓力或變化過大過久,或者個體所容許的內在穩定環境範圍過小,自然就很容易超過自律神經能調控的範圍而造成失調,例如升學壓力、失業、失戀、離婚、親友傷亡、車禍或意外傷害、生病和睡眠不足、或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都容易有一段時期,甚或經常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常見的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眼前發黑、頭暈、頭痛、頸肩僵硬緊繃、昏倒、手腳無力、麻木感、腰痠背痛、失眠盜汗、腹瀉或便秘、排尿困難或尿失禁、性功能異常、情緒不穩定、體溫過低或過高等現象,這些失調現象如未能適當調整,有可能造成惡性循環,終至內在環境失序、內分泌失調及其他器官系統的病變。
  自律神經失調,過去受限於儀器未能精密到足以偵測出功能性的變化,加上自律神經的調控相當快速而且短暫,在技術上相對比較困難,所幸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專家們已經可以把許多的生理訊號拿來做更深入的分析,從而可以由這些生理訊號的細微變化推測出自律神經如何來調控這些生理現象。
  其中,心率變異度分析算是發展的比較完整的一種檢查,只要收集一小段時間的心電圖訊號,我們就可以推估調控心臟的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是否失調及其程度變化,更重要的是治療以後的反應,也可以用心率變異度分析來追蹤及評估。
治療之道
  自律神經異常所造成多系統的障礙,其程度並不一致,通常是某些系統會較嚴重。醫師會根據症狀給予治療,至於自身壓力的調適方面,要讓壓力調整在平衡的狀態,避免承受超過自身可以耐受的壓力,一般可用心理諮商或生理回饋、肌肉放鬆等技術。藥物方面,常用者為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或鎮靜劑。
  針對自律神經平衡方面,適度的運動,充足的睡眠,聽音樂及特殊的呼吸法如氣功、靜坐、瑜珈等,按摩或針灸亦有相當程度之幫助。
  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因為科技與分析方法的進步,已經有一些檢查,可給予定量的評估,並可作為追蹤時的參考,治療方面,除了症狀性治療外,應該嘗試找出引發失調的原因,並加以去除,乃是根本之道。

 

  • facebook
    facebook
  • Messenger
    Messenger
  • 服務電話
    服務電話
  •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