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是如果這一老得了失智症,可能就不會有人覺得如獲至寶了。因為要照顧一位失智症的老人,需要花費相當的精神、體力和時間,如果不瞭解正確的照顧方法,可能會讓全家都生活得很痛苦。
失智症舊稱痴呆症,故名思義就是腦的功能減退。其症狀很多,可以粗分為核心症狀和周邊症狀兩大類。核心症狀是所有失智症患者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思考能力及判斷力降低、時間感及空間感不良。周邊症狀則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幻覺、妄想、徘徊遊走、失眠、憂鬱、焦慮等等。在這些症狀出現時,即可確切地診斷為失智症,甚至患者也都知道自己得了失智症了。在這些症狀出現前,有一些現象可以幫助家人早期發現─包括家事做不好、工作容易出錯、變得沒有精神、個性變得很急、沒有耐心、容易生氣、身體到處疼痛不舒服。如果出現這些現象而且持續好幾個月都沒有好轉,則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候,最好及早就醫檢查。
失智症患者的檢查,主要是利用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及抽血檢查來找出原因。其原因包括:阿茲海默症、多發性腦中風、腦腫瘤、水腦症、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疾病、神經性梅素等等。
除了一些可根本治療的原因外,失智症的治療主要有三個大方向:一、保持生活的規律及適當的生活節奏。二、藥物治療。三、腦力復健。
保持原本的生活規律對初期的失智症患者很重要,儘可能讓患者維持原有的工作或家事,經由工作或家事中的種種活動讓大腦持續活動,可以減綬失智症的惡化。但是要避免變換環境或是要求患者學習新技能,因為失智症患者腦力已退化,對於適應新環境與學習新技能有相當的困難,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
失智症的藥物治療有兩大類:一是可以減綬失智症惡化的藥物。特別是對阿茲海默症有效,其中對記憶力的效果特別顯著。另一類就是對周邊症狀的治療藥,視患者的症狀可以給予抗精神劑、抗憂鬱劑、安眠劑等等。
身體傷殘可以復健,大腦退化也可以復健。復健的意義與目的,在減綬傷殘部位的功能退化、和訓練健康組織替代傷殘部位的功能。腦力復健在失智症初期便要積極從事,一旦病情進入中期後效果就不好了。識字的人可以鼓勵他每天抄一則報紙新聞,藉由新發生的事件,以文字語言(大腦最複雜的功能之一)的形式、經由手的書寫活動來達到最好的腦力復健效果。不識字的人,則可以讓他繼續原本的興趣活動,像是打麻將、下棋、玩紙牌等等。
照顧失智症患者是相當吃力的事。因為這疾病是長期的,可以說是永遠不會好的。廿十四小時長期地照顧絕非一個人能力所及。所以盡可能和其他家人分擔照顧責任。如果沒有其他人可以分擔,最好能僱幫傭分擔部份時間。如果不能僱幫傭便只好讓他住在安養照護機構、再定時去照顧他。否則長期廿十四小時的照顧很快便會讓自己身心疲憊。疲憊的人總難免會發牌氣或是悶悶不樂,如果常讓患者感受這種氣氛反而會讓病情惡化。
失智症患者因為腦退化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其實患者內心是相當難過。所以照顧失智症患者切忌動怒。與其責備他不如若無其事地幫他把事情做好;與其教訓說理、不如同情安慰。要認清這是疾病,既非故意找碴、也非漫不經心錯誤。更要認清的是這個疾病是不會完全變好、還會愈來愈嚴重的疾病,否則可能會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千萬別為了期待患者好轉而對患者做出不合理的要求和呵責,那樣反而會使病情惡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