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失智症是疾病而非正常老化,且是進行性、退化性疾病,很多家屬都以為病人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它不單只有記憶力的衰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失智症的病程基本上可分為初期、中期及晚期等三個階段,但每個病人的病程進展各不相同,有些則會從初期開始,經過中期才進入晚期,有些人的病情惡化快速,每一個案都有其獨特性,所以病程的區分只是作一個參考。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個別差異大,整個發病病程可達5-15年不等。失智症早期可能出現時常忘記東西放在哪裡或忘記別人跟他說過的事情;情緒起伏變化大,個性變得猶豫不決、多疑猜忌、孤僻暴躁、愛發脾氣;言語表達出現困難,常想不到欲表達的字眼;對不常去的地方容易迷路;出現妄想症狀或幻覺;出現躁動不安或憂鬱之行為;出現睡眠障礙、日夜顛倒;並對於日常生活、嗜好及活動變得興趣缺缺,與過去明顯不同。症狀進展至中度時,除了嚴重性增加外,會進一步出現表達缺乏邏輯及連貫性,失去語言及閱讀能力;出現睡眠障礙、日夜顛倒,整夜不睡、白天嗜睡;很難獨立日常, 並失去使用日常用具之能力。病程進展至晚期時會出現記憶嚴重喪失,不記得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可能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情緒表達困難,說話無法理解或不相關;無法自行外出,完全依賴他人的照顧;肢體功能減退、容易跌倒,需藉助輪椅活動,甚至臥床不起;完全無法獨立生活、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無法自行穿衣、甚至大小便失禁。
造成失智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致病原因認為是腦細胞異常類澱粉沉積、尚無法根治;血管性失智與腦中風有關,而且中風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多動腦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控制中風危險因子(膽固醇、高血壓及糖尿病)、定期服藥、多運動也是預防阿茲海默症之道。所以失智症極早期篩檢非常重要,即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並減緩病情,家屬及患者也能提升生活品質。中風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所以控制中風危險因子(膽固醇、高血壓及糖尿病)、定期服藥、多運動也是預防阿茲海默症之道。目前失智症藥物治療主要為延緩病程進展,若有合併出現之精神行為問題,則需要精神科醫師介入及藥物處理,非藥物治療則有運動治療、懷舊治療、音樂治療及認知訓練,其中運動治療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式。病人除了記憶力退化,自我衛生習慣及自我照護能力也逐漸喪失,簡單的生活事物需要旁人協助才能處理,同時病人的生活型態紊亂及激烈的情緒反應,更是讓家屬疲於照護。其實失智症病人希望被接受、被喜歡,故照護家庭勿給予病人孤立感和分離不安感;照顧者若出現疲勞與無耐感,可尋找社會支持資源及支持團體,學習相關照顧技巧及經驗分享,使照顧者生活能在正常模式下繼續運轉,失智者亦受到應有尊嚴照護。
失智症十大警訊
1. 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提醒也無法想起
2.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例如媽媽不知如何炒菜
3.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以替代方式說明某些字眼,「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 (筆)」
4. 喪失時間、地點概念: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5.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不看左右及紅綠燈、一次吃一周藥量
6. 抽象思考困難:無法理解電器操作指示,如:提款機操作
7. 東西擺放錯亂:物品放在不恰當位置,水果放在衣櫥、到處塞衛生紙
8. 行為與情緒改變:情緒轉變較快,突然哭或生氣罵人;隨地吐痰、拿物品卻未付錢、衣衫不整等異於平常行為
9. 個性改變: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
10.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變得更被動,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放棄原本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