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發炎性關節炎,常在十六歲到四十歲之間發作,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約為5-10:1)。病患的免疫系統調節(自體免疫)出了問題,造成關節及其他組織成為免疫系統攻擊的目標,而產生慢性反覆的發炎。關節長期的發炎會造成骨頭反應性的增生,嚴重的時候會使得關節完全黏合,失去活動的能力。這樣的病人常會有駝背、頸部及腰部僵硬完全無法轉動等等殘障的情形。僵直性脊椎炎確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是與體質(遺傳)有關,所以病患常有家族病史(一個家族中多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大多數的病人帶有一個共同的基因(HLA-B27),可以作為診斷的參考。除了體質之外,誘發僵直性脊椎炎發作的因素則被認為可能與腸道內的感染相關。
僵直性脊椎炎有什麼症狀?
發炎性的下背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也就是半夜及早上起床時感到下背疼痛、僵硬,活動一陣子之後才會感到比較舒服。嚴重的病患會痛到無法立即下床,需要在床上伸展一陣子才能下床。疼痛的位置也可能是在臀部或頸部。疼痛也可能發生在固定一個姿勢一陣子之後,像是長途坐車或開車、打麻將或是坐辦公桌太久。有些病人一開始並不會以脊椎的症狀來表現,而是以單側或雙側膝蓋或腳踝的疼痛來表現,特別是女性患者。有些病人還會併發虹彩炎,也就是急性的單側或雙側眼睛發紅、疼痛或是視力模糊。
僵直性脊椎炎要怎麼診斷?
有經驗的醫師從詳細的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就可以診斷大多數的病患。有時候醫師會再藉由一些實驗室檢查(血液或關節液)以及影像學檢查(X光片)來幫助鑑別診斷。
僵直性脊椎炎要如何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患需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病情的情況下,與信賴的醫師好好合作,綜合非藥物及藥物的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其中非藥物的治療包括生活上的改變(持續適當的運動、戒菸、不要睡太軟的床及太高的枕頭及避免固定姿勢太久等等)及復健治療。藥物治療則包括非類固醇型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的使用。大多數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都可以繼續工作並擁有正常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