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糖尿病患者治療須知
2007-06-04
糖尿病的發生,是因為人體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份量不足或是作用不正常,使得細胞對於醣體的利用能力減弱,導致血糖增加,並出現糖尿或蛋白尿。許多患者也常會產生高血壓、高血脂症(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濃度升高)、高尿酸血症、肥胖等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若未經適當治療,則會造成很多的急慢性併發症。當發生急性併發症時,可能因為血中的高滲透壓或酮酸增加而導致脫水或酸中毒,重則昏迷,甚至死亡。慢性合併症的產生,則是由於長期高血壓會造成全身大、小血管的損害,而引起眼睛、腎臟、神經與心臟病變,嚴重時更會導致失明、中風、心臟病、尿毒症,或因足部壞疽而必須截肢。
治療方法包括飲食控制、適度運動和藥物治療。患者應配合醫師處方和營養師指導,並從事長期規律的溫和運動。平日應保持理想體重,不可攝食過量而導致體重增加。避免熬夜或情緒激動以防止血壓、血糖的異常變動。若遇有感冒或腸胃炎等突發性疾病,則應較為密集監測血糖。
一般對於血糖濃度之控制要求,較年輕者(小於40歲)是飯前小於110,飯後兩小時小於140;但對於較年長者(大於60歲),則是飯前小於140,飯後兩小時小於180。此外,糖化血紅素(HbA1C)也應小於7﹪。門診鷹定期抽血追蹤肝腎功能、尿酸、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檢驗尿糖和尿蛋白,並隨時測量血壓。
對於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如有頭暈、冒冷汗、發抖、臉色蒼白、心悸、飢餓等低血糖症狀出現時,應立即服用10~15克醣類,例如:果汁或汽水半杯(約150c.c.)、方糖4~6顆或蜂蜜一湯匙。若症狀仍未改善或意識昏迷,則應緊急送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