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最近天空常透著矇矇的美感,抬頭看月亮也暈上了紅紅的色彩,小心這可能是空氣品質不良的徵兆!
行政院環保署對國內空氣污染情況,在各地設監測站,就大氣中的懸浮微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臭氧的濃度訂定品質指標,其中懸浮微粒因大小差異,對人體吸入的影響也不同,因而有PM10 (直徑小於等於10微米)、PM2.5 (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 的參考指標。唐醫師指出,這些散佈在空氣中你我看不到的物質,曝露久了日積月累就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懸浮微粒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污染物質,包括來自工廠、交通工具燃燒後的廢棄產物,或遠方隨季風吹過來的沙塵暴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品質,影響遠方景物視線或成色,也不知不覺刺激了我們呼吸道或眼睛黏膜,可能導致咳嗽、胸悶或眼睛、鼻子、喉嚨發癢的症狀,長期接觸甚至有可能導致肺功能變差,罹患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後果。
懸浮微粒PM小於10微米的顆粒,容易被吸入到上呼吸道造成刺激症狀,而更小一點的顆粒(PM2.5),不易隨地心引力沈降到地面,可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經呼吸到更深入的細小支氣管及肺泡,造成人體更進一步的傷害。所以近年來環保署也將各地PM2.5的即時監測濃度與上述其他污染物構成的空氣污染指標公布在網站上,供民眾做為安排戶外活動的參考。如果指數是綠色或黃色,表示空氣品質尚好;若紅色就是不良的警示;如果呈現紫色,表示已達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最近因空氣品質數度惡化到紫色的有害程度,所以許多專家學者又開始在媒體上提醒民眾適時地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減少自身危害。
唐醫師提醒本身呼吸道敏感的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以及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力不佳的患者,在空氣品質不良時,避免到戶外曝露這些無形的有害物質,若外出則建議戴口罩防護,一般情況下可用醫療級的外科口罩,較符合成本跟舒適,但若要真能防得了PM2.5較小的微粒,可能就需配戴防SARS時熱門的N95口罩,室內如果有空氣清淨機更好。在此建議民眾可上環保署網頁了解自身居住地的即時空氣品質,特別是做為安排戶外活動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