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臟內科

醫療文章

高血壓的發展與治療
2015-10-30
邱讚旺醫師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高血壓治療指引第二版甫於今年問世,距離初版已經五年,歐洲及美國也在2013及2014出版新的治療指引,其中最大的改變是高血壓控制目標的鬆綁,尤其是對於高危險群的病人。

      第二版的高危險群病人剩下四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慢性腎病變合併蛋白尿及心房顫動而正在接受抗血栓藥物病患,其血壓目標值為<130/80mmHg,80歲以上老人血壓目標只要<150/90mmHg,一般民眾包括中風患者、慢性腎病變患者,血壓目標值為<140/90mmHg。

      現代人的三高問題普遍,尤其是高血壓,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卻悄悄地蛀蝕身體機能,若不治療,對大腦、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的傷害便持續進行,所以應維持血壓正常,才能避免嚴重的合併症。

      每個人一生中罹患高血壓的機會為90%,所以高血壓幾乎是無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中可修正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抽菸、糖尿病、肥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無法修正的危險因子有高齡、男性、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血管疾病的家族史。

      血壓從 115/75mmHg開始,每增加20/10mmHg,心血管的死亡率就呈倍數上升。高血壓的併發症有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腎衰竭、視網膜動脈和靜脈血栓等,高血壓接受治療可減少50%心臟衰竭,減少35-40%腦中風,減少20-25%心肌梗塞,減少10%的死亡,好處多多。90-95%的高血壓病患是原發性找不到原因的,僅有5-10%的高血壓是續發性找得到原因的,由此可知定期量血壓的重要性。

      如何量度血壓?邱讚旺醫師表示受測者在測血壓前60分鐘不應抽煙、喝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宜採坐姿,身心放鬆,手肘放置於支持物如桌上並與心臟同高,袖管不可太緊,血壓帶的位置應與心臟水平,血壓的水銀柱應與桌面垂直。

      量度之前應靜坐5分鐘,測量時宜將水銀柱打至高於收縮壓預估值30,而後以每秒1-2速度徐徐放下,當第一聲出現時的讀數為收縮壓,當聲音消失時的讀數為舒張壓。

      正確的血壓值應取兩次以上的平均,其間必須間隔2分鐘,而兩次的讀數差不能超過5,否則需重量。第一次測血壓要測兩手,以後只要測較高那一手。一般人上午9點至12點血壓最高,半夜血壓較低。血壓數值無時無刻在變化,血壓以安靜時血壓作為依據,一般而言天冷時、生病時及在醫院量測時血壓較高。

      治療高血壓在生活型態調適上採低鹽低脂肪和低膽固醇飲食、酒精限制、減肥、戒煙、規則運動為重點。在藥物治療上應定時定量服用藥物,不要隨意中斷服藥,有不適情形要趕快諮詢醫師,不要隨意自行處理及服用成藥。

      降血壓藥的好處主要來自病患本身血壓的降低,所以血壓達到目標值可能會比降血壓藥物的選擇還要來的重要。五種主要的降血壓藥物,分別為thiazide(利尿劑); β -blockers(乙型阻斷劑); CCBs(鈣離子阻斷劑); ACEls(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 ARBs(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除了β -blockers外,都可以當作是第一線的治療藥物。在正常的標準劑量下,上述的每一種降血壓藥物都可以降低10/5mmHg(SBP/DBP),當同一種藥物的劑量再加倍時,收縮壓只能再降2mmHg,舒張壓只能再降1mmHg,因此當需要降更多血壓時建議合併不同機轉的葯物使用。若要降低20/10mmHg(SBP/DBP),則需要使用兩種藥物合併治療,合併療法應選擇兩種無相關的作用機轉,三種藥物的合併療法則使用A+C+D,除非有β-Blockers的適應症,否則不建議併用β-Blockers。建議使用Singlepill(固定劑量組合),因為它們具有成本效益及提高服藥配合度。

      超高齡患者(>80歲)應積極降低血壓,但血壓應逐步減少和更加謹慎,不可太過躁進。最後,這些治療指引並非是強制性的,仍應考慮病患的個別差異性。預防勝於治療,大家都知道控制高血壓非常重要,可以防止各種心血管疾病。但要達到良好的控制率,首先要養成量血壓的習慣,有高血壓就要接受治療,努力達成血壓的控制目標,才能有效的防治高血壓。

  • facebook
    facebook
  • Messenger
    Messenger
  • 服務電話
    服務電話
  •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