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臺灣地區發展遲緩兒的盛行率約為6%-8%,若以167 萬0-6 歲的兒童人口總數估算,全國約有10 萬名兒童可能發生發展遲緩的問題(內政部,2003)。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發展上的問題時,常無法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有的家長認為並不需要治療,兒童長大後一切就會正常;有些家長則過度擔憂,不知所措。其實,兒童與成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兒童大腦的可塑性大。因此,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現就得靠細心的父母、幼教老師及醫療人員由臨床症狀與徵候,發現兒童發展異常的情形,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讓發展遲緩的兒童早期進行療育,使遲緩現象能降至最低。
所謂的早期療育,在定義上是指零到三歲時期發展遲緩兒的治療計畫,在台灣是指零到六歲的特殊兒童,早期的治療介入,不僅能預防不當的併發症,如關節攣縮、肌肉僵硬,而且能誘發孩子在感覺動作、知覺認知、遊戲發展、社會能力、自我照顧等各方面的發展,使孩子在預防或改善疾病帶來的問題後,能達到最大潛能,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成為家庭與社區中的一份子。
兒童早期療育之症狀及所需的治療很多樣,茲整理如下:
種類 |
症狀 |
需要的復健治療 |
發展遲緩 |
粗動作發展遲緩 |
物理治療 |
精細動作發展遲緩 |
職能治療 |
|
語言發展遲緩 |
語言治療 |
|
認知發展遲緩 |
職能+語言治療 |
|
感覺統合功能失調 |
平衡感不良 |
職能治療 |
其他 |
構音異常、口吃、聽力缺損、聲音沙啞、吞嚥障礙 |
語言治療 |
自閉症、注意力缺損、過動症 |
職能+語言治療 |
兩歲以下兒童是否有發展遲緩,可以參考下列正常的發展量表:
|
粗動作 |
細動作 |
語言溝通 |
身體處理行為 |
四 |
俯臥時頭可抬離床面 |
手會自動張開 |
轉頭偏向音源 |
眼睛會看移動物體 |
六 |
抱直時頭部可直立 |
會雙手握在一起 |
哭鬧會因媽媽安撫而停止、看他時會回看你的眼睛 |
逗他會微笑 |
九 |
可坐穩 |
東西往嘴裡送 |
轉向音源;會發單音如:ㄅㄚ、ㄇㄚ、ㄉㄚ |
自己拿餅乾吃 |
12 |
扶著傢俱走幾步 |
會拍手 |
揮手表示再見 |
叫他他會來 |
18 |
走的很穩 |
會用筆亂塗 |
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會跟著或主動說一個單字 |
會雙手端杯子喝水 |
24 |
會自己上下樓梯 |
會疊兩塊積木、會一頁一頁翻書、會把一杯水倒進另一個杯子 |
會指出眼睛耳朵 |
會自己脫去衣服 |
三歲以上兒童若有感覺統合功能失調,常會有以下的症狀:
學 |
動作笨拙、走路或跑步姿勢很奇怪、兩側手腳協調不良、手眼協調不良、不會丟接球、不會跳或跳的動作笨拙;空間概念差、走路或跑步常跌倒;過度喜歡旋轉、怕高、害怕旋轉;手部精細動作不良、玩拼圖遊戲有困難;對觸覺刺激反應過強、討厭被擁抱、討厭洗頭理髮;缺乏自信、容易有挫折感、常常說「我不會」來回應大人 |
學 |
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學習效果不好,課業成績不好;活動量過大、靜不下來,會影響到課堂秩序;記憶力不好,常忘了帶上課用品上學或忘了帶課後用品回家;回家寫作業時常要三催四請,還是無法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功課;寫作業時會把數字或文字寫顛倒(比如6寫成9、27寫成72);握筆姿勢不正確、手部小肌肉無力、寫字很用力,常會手部肌肉痠痛,寫字速度很慢;筆順不對、 |
家長或老師可以利用上述內容做初步之篩檢,若懷疑有兒童有早期療育或感覺統合治療的需要,請進一步至復健科門診就醫,由復健專科醫師詳細評估及診斷後開立復健治療處方,再轉介至相關的復健治療部門,接受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有鑑於南桃園地區兒童早期療育復健治療資源的需求,本院復健科成立之初即特別設立兒童早期療育復健治療中心,醫療團隊成員包括復健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十餘年來已有數百位兒童接受過治療,年齡層從零歲到十二歲都有,且都有不錯的療效。近年來因需求量明顯增加,現有設施、空間已不敷使用,因此本院今年擴大兒童早期療育復健治療中心的規模,增聘復健專科醫師、專業治療師及增加治療場地和設備,藉由專業復健醫療團隊仔細的評估及專業的治療,幫助兒童正常快樂的成長。
中壢天晟醫院復健科擴大兒童早期療育復健中心,以專業的復健醫療團隊為需要的兒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