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身心科

醫療文章

一場心靈的遠遊
2015-01-07

        每到新的一年,最讓大家關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接下來一年會有多少的假期。引領企盼著政府公布行事曆後,更可以看到許多的達人們開始分析,假期怎麼利用最有效率,甚至是技巧性地多請幾天假,可以把假期延伸到最長,享受放長假的樂趣。能夠安排出一段連續幾天的假期,往往就代表著一次出遊的機會,不論是國內或是國外,出門走走,看看跟平常生活圈不一樣的光景,感受身處在異地的那一抹自由奔放,總是能讓人暫時忘卻煩惱,好好放鬆喘息。

        旅行讓自己暫時從繁忙的事務中抽身,那些來不及完成的工作或是永遠做不完的家事,都在旅行時暫時被放下。但是隨著假期結束,又必須把沉重的枷鎖套回。其實,最該獲得自由的,是我們的心。或許你已享受過許多次美好的旅遊體驗,給予身體的自在同時,可曾想過也該讓心靈遊歷一番;或許你根本忙到無法安排出旅遊的時間,那麼你更需要給自己安排一場心靈的遠遊,讓心靈從慣常的思考模式中暫時抽離,用新的眼光注視自己的生命。

        美麗巍峨的觀音山,若是身處山中,只見茂密的林木與起伏的土石,讓人想不透怎麼此山會以觀音為名。非得要遠離山中,才知山型遙望有如斜臥的觀音菩薩。當我們深陷心中的困頓,千絲萬縷的擔憂,或是被情緒所左右;若是能把心帶遠,用眺望的角度看自己,那麼將能看到自己完整的樣貌。在心的迷宮裡頭盲目奔竄,不知道出口在哪裡,也不知道能往哪裡去,但是若能換個角度俯瞰自己,或許通往出口的道路一時還不能完整顯現,但是也能了解自己的處境,也能夠冷靜思考,選擇下一步的方向。心靈旅行的第一步,就是把心從自己抽離,給自己和自己一點距離,去欣賞、感受自己的樣貌。

        當心靈已暫時遠離自我,放下和自己之間的利害關係,欲望與情緒變得模糊,心靈旅行來到了「自省」的階段。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思索那些讓自己傷神的人際關係、讓自己難以負荷的沉重責任,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什麼自己會有那樣的情緒反應?為什麼當下對某些事情是做了那樣的決定?自省絕對不是「自責」,而是去客觀地審視自己原本習慣的直覺反應、反射動作,然後再想想這些行為是怎麼引起後續的漣漪。自省能帶來快樂,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疑惑會得到解答:自己的行動、他人的行動,漸漸可以看得清其原由。自省帶來的,是更堅定的「自信」,自信將來可以跳脫直覺與反射的侷限,自信可以給人更多的尊重與包容。

        就像每段旅程總要歸鄉,心靈的旅遊也終將回歸自我。外出旅遊後,要回到工作崗位繼續面對忙亂的生活,但是心靈旅遊後,心靈去蕪存菁,得到了成長:因為更清楚了自己的樣貌,也從自省的過程獲得新的力量。這趟旅程重視的不是終點的景色,而是旅程中,自我一點一滴的改變。我們總被教導要愛自己,而經歷這段旅程之後,更能夠了解自己值得被愛之處,擁抱自己、接納自己。

        新的一年將至,有的人習慣早早就會買好下一年度的行事曆本,帶著興奮的心情,開始計畫下一年度的工作與活動。有的人就算沒有趕上行事曆的風潮,在這歲末年終的日子裡,往往也不可免俗地會陸陸續續收到一些新的月曆、記事本等等。看著這些嶄新的行事曆裡頭,潔白的紙張上,一個個空白的日期格子等待被填滿,正也象徵著那些即將來臨的日子,具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我們可以有許許多多的想像與期待,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未知的挑戰。一場心靈的遠遊,讓心休息、讓心成長,讓我們預備一個全新的自己,迎接豐富的每一天。

  • facebook
    facebook
  • Messenger
    Messenger
  • 服務電話
    服務電話
  •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