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代謝症候群是最近幾年來一直受到新聞的重視,它到底是什麼?假如我有代謝症候群到底要不要吃藥?要如何治療?
首先代謝症候群代表了4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而這幾種疾病到後來都會導致將來的心血管問題,所以它是一群相關的疾病,其中有一種疾病的病人,往往也合併了其他幾種的問題,其可能的原因主要與體內的胰島素功能不佳有關。如何判斷自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患者?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定義,台灣臨床判斷準則如下:
腹部肥胖,男士腰圍大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80cm
血壓偏高,收縮血壓大於130mmHg,或舒張壓大於85mmHg
空腹血糖值大於100mg/dl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小於40mg/dl,女性小於50mg/dl
空腹三酸甘油脂大於150mg/dl
以上只要超過3項以上,就代表了你已有了代謝症候群,將來有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會大於一般人2倍以上。但大部分有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是不需要吃藥的,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改善身體的胰島素抗性。比如說養成每週運動至少3次,每次大於30分鐘的習慣,或者是保持天天吃3份新鮮的蔬菜及2份的水果。
有吸菸習慣的父親最好能夠戒煙,都是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好方法。同時記得定期檢測身體的血壓、血糖及血脂肪。
代謝症候群其實是生活的習慣病,與現代文明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年紀越大的病人也越容易發生,而是否需要用藥,除了要與醫師討論之外,病人自我控制的成效也影響是否用藥的情形。另外代謝症候群在治療其中一種疾病時,往往也要同時控制另外三種疾病,才會達到最佳的效果。而家醫科醫師通常比較會考量到其他合併的疾病,並且加以整合,因此當您有代謝症候群而需要諮詢時,家醫科是可以選擇的科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