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坐骨神經痛』是復健科門診中,相當常見的症狀。典型的症狀是酸、麻、痛的現象沿著腰部、臀部向大腿和小腿延伸,一直傳到腳底。主要是因為坐骨神經在腰部受到壓迫產生神經發炎,所以稱為『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發生的原因,年輕人大都是因為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老年人則大都是因為腰椎長退化性骨刺所引起。另外像腰椎骨滑脫、腰椎腫瘤等也可能是『坐骨神經痛』較少見的原因。『坐骨神經痛』的發生常見於彎腰搬重物、大力打噴嚏、用力咳嗽、快速扭腰等動作之後,因此臨床上常被誤認為腰部扭傷,以致於沒有適當正確的治療。
要正確診斷『坐骨神經痛』需要專業的醫師詳細評估,必要時安排X光檢查、神經傳導檢查、肌電圖檢查、甚至於電腦斷層掃瞄或核磁共振等檢查來輔助正確診斷及評估病情的嚴重性。 治療方面,急性期應立即臥床休息,幾天後疼痛的情形通常會減輕許多,休息姿勢以側躺姿勢為佳或平躺姿勢時膝下墊一枕頭,可減輕腰部的壓力。保守治療的方法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來減輕疼痛及發炎。復健治療的熱療、電療可放鬆肌肉、減輕疼痛;腰椎牽引可拉開椎間空隙,使受壓迫的坐骨神經減壓,也有助於減輕疼痛及發炎。病情嚴重的病人可穿戴護腰來減輕疼痛,但一般不建議使用超過三週,以免發生廢用性腰部肌肉無力。如果病情嚴重到有明顯的神經症狀,意即有明顯的下肢肌肉萎縮無力時,即需考慮開刀治療。
在『坐骨神經痛』緩解之後,應積極從事運動治療包括腹背部肌肉強化運動及伸展運動等,以強化腹背部肌肉力量來保護腰部。但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從事運動治療才安全,因為不同原因造成的『坐骨神經痛』需要做的運動治療方式也不同。有『坐骨神經痛』經驗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更應注意正確的坐姿、站姿、睡姿及搬運重物的姿勢,才能有效降低『坐骨神經痛』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