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近年來,腰酸背痛的患者有普遍增加的趨勢,輕者只要休息幾天就能痊癒;嚴重者會壓迫神經,產生劇烈疼痛及感覺麻木,甚至下肢麻痺無力,無法活動和工作,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因為腰酸背痛的復發率極高,若不徹底瞭解其病因,大多數的病患都有復發的可能性。
流行病學
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70~80% 的人口,其一生當中曾經罹患過腰酸背痛的症狀。在工業社會中,腰酸背痛為僅次於頭痛之第二常見的痛症。在美國,每年腰酸背痛的醫療支出費用約美金160億;每年腰酸背痛使180萬人無法工作。約50至80% 成人其一生當中至少發生過一次腰酸背痛。最高盛行率的年紀為55至64歲。
疼痛的來源
椎間盤、脊椎關節、薦腸骨關節、肌肉、筋膜、韌帶、神經〈根〉
常見的病因
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症〈骨刺〉、肌肉拉傷、韌帶扭傷、姿勢不良性背痛、薦腸骨關節炎、脊椎滑脫症、脊柱側彎、骨質疏鬆症、脊椎壓迫性骨折、僵直性脊椎炎
較少見的病因
脊椎結核症、腰椎薦骨化、尾骨骨折或尾骨慢性關節炎、神經官能症、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內臟疾病〈腎結石、胃潰瘍〉
危險因子
職業相關因子:搬運工、需長時間抬拉推重物、工作性質無聊、重複、對工作不滿意。
病人相關因子:年齡、體型、姿態、脊椎活動度、腰腹肌肉強度、身體狀況、抽煙、心理社交因子診斷
專業醫師的評估:包括詢問病史、身體檢查;如果有需要,可安排相關檢查: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瞄、脊髓攝影、核磁共振、骨頭掃瞄、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
治療
急性疼痛期:要立即臥床休息〈側躺或平躺時膝下墊枕頭〉。可短時間使用護 腰1-2週。
藥物治療: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
復健治療:
a.物理治療:冷療、熱療、電療、按摩、腰椎牽引、脊椎調整等。
b.運動治療:強化腰背腹肌肉力量,改善腰背腹肌肉柔軟度,可有效保護腰部
開刀治療:
適應症:有明顯的神經症狀〈如肌肉無力、肌肉萎縮〉或難以忍受的疼痛。
病人的教育:調整姿勢包括日常生活中正確的坐姿、站姿、睡姿及搬運重物的姿勢,可預防腰酸背痛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