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近年來頗受社會重視的議題,但它到底是什麼?假如我有代謝症候群到底要不要吃藥?又要如何治療?
依據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研究,顯示45-64歲年齡層的男女,其盛行率約在三成左右,也就是三人中就有一人患有代謝症候群。其中男性又高於女性。代謝症候群與4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有關。而這幾種疾病到後來都會導致心血管的問題,它是一群相關的疾病,其中有一種疾病的病人,往往也容易合併了其他3種的問題,其可能的原因主要與體內的胰島素功能不佳有關。
如何判斷自己是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依據國民健康局的定義,台灣臨床判斷準則如下:
- 腹部肥胖,男士腰圍大於90cm,女士腰圍大於80cm
- 血壓偏高,收縮血壓大於130mmHg,或舒張壓大於85mmHg
- 空腹血糖值大於100mg/dl
-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小於40mg/dl,女性小於50mg/dl
- 空腹三酸甘油脂大於150mg/dl
以上只要超過3項以上,就代表了您已經有了代謝症候群,若您不確定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可以至家醫科門診抽血檢查,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將來有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會大於一般人的2倍。有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改善身體的胰島素功能。比如說保持正常的體重及養成每週運動至少3次,每次大於30分鐘的習慣,或者是能夠天天吃3份新鮮的蔬菜(約300公克)及2份水果(約兩個拳頭大小)。
有吸菸習慣的民眾最好能夠戒菸,研究統計每天吸菸1包的人比不吸菸的人空腹血糖多30mg/dl。同時記得定期檢測身體的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肪。
代謝症候群其實是生活習慣不良所導致的慢性疾病,與現代的生活壓力過大與不運動及吃太多高油精緻的食物有關,當然年紀越大的病人也越容易發生,而是否需要用藥,除了要與醫師討論之外,病人自我控制的成效也是用藥的考量。
另外已經有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病人常因沒有感到不舒服所以不用服藥的觀念,或者只要著重於減重及飲食控制即可,但這是很危險的,三高並不等同於代謝症候群,吃藥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中風及心臟病的發生率,提醒您別輕忽身體的訊息,適當的運動及均衡的飲食,預防保健生活化,讓您常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