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天氣冷颼颼,讓人忍不住想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湯品溫補身體,但大部分的藥膳湯品材料多為肉類,其蛋白質含量高,湯頭富含鹽分及油脂,該怎麼才能健康吃又不會補過頭?國人現在普遍的問題是營養過剩,飲食多為大魚大肉,伴隨著蛋白質、脂肪攝取過多,吃完進補的藥膳湯品後,恐怕血壓上升、痛風又發作。
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補,有感冒、身體發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食用冬令進補的補品後,會加強體內的發炎反應,反而越補越糟。若是痛風患者,則不宜喝燉湯,因湯頭多為肉類經長時間熬煮釋放出大量普林,同時補湯又含米酒,酒精會抑制普林排出,所以需忌口。另外有腎臟疾病病人,過量的鈉及大量肉類會造成腎臟負擔,建議食用一塊肉類及不喝補湯,以保護腎臟功能。
其實只要掌握三大原則,就能輕鬆吃出健康活力。「均衡飲食」-每天應攝取全穀根莖類1.5~3碗、豆魚肉蛋類3~6份(一份=三根手指頭)、蔬菜類1.5~2碗、水果類2~3份(一份=女生拳頭大小)、低脂乳品類1.5杯(一杯=240毫升)、油脂與堅果種子類4~6份(一份=5公克)。「低油」–雞皮、鴨皮油脂含量高,應去皮後再食用;喝湯前先撈掉浮油,可減少油脂的攝取。「低鹽」-利用中藥材本身的風味(如當歸、黃耆、枸杞、紅棗)及天然食材(如:蔥、薑、蒜、菇類)的鮮甜美味,以減少調味料使用量。依照以上三大原則,就可讓您安心進補好過冬。
【均衡飲食建議】
食物類別 |
每日建議攝取份量 |
全穀根莖類 |
1.5~3碗(飯一碗=200公克) |
豆魚肉蛋類 |
3~6份(一份=三根手指頭) |
蔬菜類 |
1.5~2碗(一份=100公克) |
水果類 |
2~3份(一份=女生拳頭大小) |
低脂乳品類 |
1.5杯(一杯=240毫升)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4~6份(一份=5公克) |
資料來源︰國民飲食指標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