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記者王家瑜/採訪報導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持續上升,在107年度女性癌症發生率中超越卵巢癌、位居第7,且衛福部統計顯示,好發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師建議提早預防;尤其是子宮內膜息肉,不僅會增加子宮內膜癌機率,還可能影響生育功能,務必趁早攔截。
示意圖/TVBS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平均年齡為59歲,但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約有20%到25%患者發生在40到50歲之間、5%到8%在40歲以前確診。中壢天晟醫院醫師陳達昌說,藉由子宮鏡的取樣,可以提早攔截子宮內膜癌,及早治療、預後也較好。
子宮異常出血 小心是癌症前兆
一位45歲女性因為月經混亂、連續出血十多天而就醫,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息肉,以子宮鏡切除息肉並確定診斷,用藥後情況好轉。陳達昌指出,息肉是子宮內膜黏膜上有柄的凸出物,容易有異常出血的症狀。
除此之外,子宮內膜息肉還會引發內膜炎症,甚至導致子宮腔沾黏;多發性息肉可能佔據子宮腔,和胚胎搶養分及空間,影響胚胎著床的成功率;若合併內膜快速增生及細胞非典型變化,就會增加內膜癌的機率。
陳達昌提醒,當出現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情形,排除子宮頸病變、子宮肌瘤、肌腺症收縮不良之外,有不少人是因為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症狀從輕微的「非月經週期點狀出血」到「大量血塊導致嚴重貧血」都有,但許多女性朋友誤認為排卵性出血,其實只要透過婦科超音波檢查,多半可以早期發現。
子宮鏡可切除息肉、診斷子宮內膜癌
不過,婦科超音波檢查有其侷限,陳達昌表示,在麻醉下經由陰道放入子宮鏡,就像看彩色電視般,可以詳細檢查子宮內膜病灶,並將息肉切除,甚至如果懷疑早期內膜癌也可一併取出化驗。
子宮鏡目前有傳統電燒式及冷刀式兩種,傳統電燒式容易在高溫燒灼過程中碰到正常組織、形成疤痕,或是燒太深而造成子宮穿孔;冷刀式子宮鏡就像吸塵器一般,器械頂端有攝影機,可清楚看到息肉、異常組織,並利用機械原理將其移除,過程中不會有電燒的風險。
陳達昌提醒,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輕微,多半是不規則陰道出血,而子宮鏡是診斷及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利器。他也強調,子宮內膜癌和飲食西化、脂肪攝取過多、食用含女性荷爾蒙的食品或健康食品有關,而過重、肥胖、長期抽菸也是助長因素,且女性停經前息肉仍有可能復發,務必定期追蹤,徹底預防癌症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