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隨著台灣民主制度的發展,重視人權的觀念也愈趨普及。特別是對身體殘障者行動自由的重視,使得各種無障礙設施的建設一直持續在進行。但是台灣目前的生活環境離無障礙空間的目標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需要繼續努力。倒是自家生活環境的無障礙化,對身體殘障者有立即而明顯的影響,值得大家重視。特別是腦中風後的肢體殘障者,更需要注意居家生活的無障礙空間。
腦中風患者常常不只是走路較不穩,手的力量也會較差,同時肢體的反應也不好。以往生活中理所當然的結構和布置,這時可能就會對患者造成障礙或傷害,需要稍加注意。
‧ 隨時把居家整理好
用過的東西隨時要收拾好、不要散落一地。移動過的擺設也要儘快復原。東西如果散落一地,很容易讓腦中風患者不小心踩到或踢到而跌倒。如果因為要取高處物品而移動桌椅,卻沒有馬上復原的話,腦中風患者因習慣於記憶中的環境,很容易因為沒注意到多出來的物件而跘倒或跌倒。
‧ 走道可以裝置扶手
一般的住宒在樓梯旁有扶手的裝置,除了預防不慎翻落樓梯外,還可輔助上下樓梯。但是對腦中風後肢體活動有障礙的人,光是樓梯有扶手是不夠的,走道旁也要考慮裝置扶手,扶手的高度大約是在腰際最好,這樣不管是以身體靠著、以手肘支撐或是以手攀扶都很方便。
‧ 廁所和浴室門邊可以裝置扶桿
一般的住宒在廁所和浴室門前都有門檻的設計,主要的用意是防止廁所和浴室裡的水流到走道外。但是對腦中風患者來說,跨越門檻卻是一種障礙。所以應考慮在廁所和浴室門邊裝置扶桿。扶桿形式以上下縱向式較方便使用,長度不要短於30公分。位置最好在門軸的另一邊,這樣較方便進出時同時要關門或開門。
‧ 浴缸或馬桶旁可以裝置扶桿
浴缸旁可以裝置扶桿以方便起身。馬桶最好設計成至少單邊靠牆,然後在牆上裝置扶桿,以方便蹲下和起身的動作。
‧ 樓梯、廁所、浴室、廚房地板要有止滑裝置
在樓梯、廁所、浴室、廚房這些有高低差或容易沾濕的地方都要有止滑的設計。對腦中風患者來說,這些地方的止滑裝置很重要。因為肢體乏力和反應遲鈍會造成平衡反應變差,常容易在這些地方滑倒或跌倒。
‧ 浴缸邊要寬厚以方便進出
腦中風患者站立洗澡較吃力,最好能坐在浴缸邊或進入浴缸內洗澡,這樣不但較舒服、也較安全。所以浴缸邊要做得寬厚一些,這樣不但較方便坐在浴缸邊洗,要進出浴缸也較方便,可以先側坐在浴缸邊再慢慢把腳跨過浴缸邊進出。
‧ 樓梯間、樓梯上、走道上儘可能不要擺置任何櫃子或物品
在台灣因為居住空間普遍相當有限,常會利用樓梯間、樓梯邊或走道做置物空間。如此則會造成通道過於狹窄、不利通行。而且台灣地處地震好發區域,地震發生時常會造成櫃子、櫥子的移位或傾倒,造成通行更加困難,甚至會造成人員傷害。而且腦中風患者不只是步行有障礙,常常手也乏力,無法搬動傾倒的櫃子或櫥子,因而容易被困住而造成危險。所以在這些地方儘量不要擺置任何物件。
為腦中風患者創造無障礙的生活空間,讓他們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在家裡自由自在地活動。這樣無形之中也等於是讓他們在持續做自我復健。相反地,如果因為居家行動處處困難,而讓他們一直困在房間裡那兒都不能去。那樣,身體各種功能的退化也會愈來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