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什麼是「扁平足」?
所謂「扁平足」俗稱「鴨母蹄」,它是指站立時腳掌內側腳弓降低或消失。根據國外的統計,扁平足發生的比率約3﹪- 10﹪。而國內中部某大型醫院的幼稚園學童扁平足篩檢報告〈約一萬名〉估計國內兒童扁平足的比率應大於兩成。
「扁平足」的分類:
1.柔軟型〈可逆型〉:
是指腳掌內側腳弓在足部未踏地時仍存在,在踏地後才消失,這種扁平足可以用矯正鞋具加以矯正。常見的原因為腳部的肌肉力量不足、韌帶鬆弛。
2.僵硬型〈不可逆型〉:
是指腳掌內側腳弓無論在踏地或不踏地時都消失,主要的原因為腳部的骨頭異常,因此只能用外科手術矯正。
「扁平足」的症狀:
兒童時期的扁平足較常見的問題包括鞋子較容易穿壞、走路內八字容易跌倒、腳部容易疼痛疲勞〈常常走沒多遠就要求抱抱〉、走路姿勢不良、腳部-小腿-膝部-腰部疼痛、腳姆指外翻關節變形、腳底長繭雞眼、運動時腳部容易受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扁平足不對稱的話,在站立時會造成骨盆不正,可能進一步惡化成脊椎側彎。
「扁平足」的診斷:
需要專業有經驗的醫師詳細評估,再輔助足印檢查,來提供更詳盡的資料。臨床上依嚴重性可分為三級,一般而言中度及重度扁平足是需要穿著矯正鞋墊配合矯正鞋來矯正的。
「扁平足」的治療原則:
1.兩歲以前扁平足觀察即可。
2.兩歲到三歲的扁平足如果有嚴重的畸形,需要穿著矯正鞋墊配合矯正鞋來矯正。
3.三歲到九歲是腳弓的發育期,扁平足需要穿著矯正鞋墊配合矯正鞋來矯正〈治療矯正的黃金期為三到六歲〉,可以預防軟組織過度牽扯,並減少將來因功能性長短腳造成脊椎側彎的機會。
4.九歲以後的扁平足,因為腳型已經成熟無矯正的空間,因此可穿著功能性鞋墊,來改善其異常的生物力學步態,避免將來發生腳部的併發症。
兩歲以後的兒童如果有扁平足的情況應儘早到醫院給專業的醫師評估,以免錯過了治療矯正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