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關心小學新鮮人的感覺統合功能
2012-09-01
吳俊明醫師
有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小朋友很容易在幼稚園銜接到小學階段出現一些適應不良的狀況,常見的問題包括: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上課時學習效果不好,連帶課業成績也不好;活動量過大、靜不下來,會影響到課堂秩序;記憶力不好,常忘了帶上課用品上學或忘了帶課後用品回家;回家寫作業時常要三催四請,還是無法在固定時間內完成功課;寫作業時會把數字或文字寫顛倒(比如6寫成9、27寫成72);握筆姿勢不正確、手部小肌肉無力、寫字很用力,常會手部肌肉痠痛,寫字速度很慢;筆順不對、無法把字寫在作業簿的格子裡、字體大小差距過大;缺乏自信、容易有挫折感、常常說「我不會」來回應大人的要求。這些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症狀是因為小朋友的大腦無法順利整合在環境中所接收到的感覺刺激,所以無法對環境的刺激做出適當有效的反應,因此小朋友的學習就會有困難,此時就需要專業醫療團隊的介入協助了。
目前國小老師普遍教學專業能力都有提升,對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概念也多有了解,再加上小班制的學生人數較少,老師們比較容易在課堂上發現小朋友的問題,會主動提醒家長帶小朋友就醫,在我的門診中就有很多小朋友是老師建議家長帶來評估的。
感覺統合治療是小朋友在復健科醫師及職能治療師評估後,針對小朋友失調不足的部份,設計一套專屬於個人的遊戲活動(例如球池、斜坡、懸盪、跳床、翻滾等),藉由遊戲的方式,增加小朋友前庭覺、平衡覺、觸覺、視聽覺及本體感覺的刺激,來改善小朋友的身體平衡感、手眼協調性及兩手精細動作能力,使注意力集中讓學習事半功倍。遊戲的內容多樣化,可吸引小朋友的興趣,達到感覺統合治療的目的。